時間:2025-05-06 09:05 國際學校網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多家庭都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苦澀和艱辛。
本文媽媽段凌(化名)讓自己的一雙兒女輾轉于公立、國際部、國際學校之間,經歷了對西式教育的期望、現實中的落空,最終還是認準國際教育的道路。
她逐漸感悟到,家長應該對孩子的成長放松和寬容一些。她發現,什么樣的路徑都可以到達目的地,只是沿路看到的風景不同而已。
理想與碰壁
我們一家搬到北京時,大兒子在上小學五年級,小女兒正準備進幼兒園。來北京之前,我們生活在海南,兒子在一所公立小學讀書。
因為老公工作調動,我開始關注北京的樓盤。
在網上查找樓盤信息時,進入了各個樓盤業主論壇,結果發現大家談的全是教育問題。
不僅是小學升中學的家長很緊張孩子能去哪所學校,哪怕是給孩子選擇幼兒園,家長們也有一套一套的講究。但給我帶來沖擊的不是緊張的選校,是在家長們選校過程中討論并傳達出的西方教育理念。
本來我對于搬到北京興趣不大,海南的生活很舒服,生活成本還低。
可是查詢了不少論壇后,我發現我原來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世界,對孩子的教育理念遠遠落后于外界。
而網絡上北京的家長有一種特別的氛圍,這種氣息雖然陌生,卻讓我相當興奮。
我感覺北京的資源信息很豐富,平臺更大,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們一家義無反顧地搬到了北京。
我們在北京買了房子,兒子就近上了一個小學,我準備在他上初中的時候,爭取讓他進重點。小女兒需要上幼兒園了,我在打聽幼兒園的過程中,發掘到各種教育論壇和博客,開始接觸西方教育理念。
北京的不少家長都有海外工作或留學的經歷,他們大大打開了我的視野,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學習動力。
經過仔細比較,女兒被我送進了一所雙語幼兒園。
幾年后,要給女兒選小學了,我選了一所小眾的私立學校。
后來我發現,這里幾乎集中了北京市很多另類的家長。
這所學校是一個對教育極有熱情的高材生創辦的,租了一個不大的場所作為校址。學校不以盈利為第一目的,收費比一般私校低,主要是為了實踐大家的教育理想。
家長們的受教育程度很高,思想特別活躍,對辦學的參與程度很深。于是這么一群眼里閃著理想光芒的人聚到了一起,他們希望避開應試教育,以西方教育理念為基礎,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個性能得到充分尊重和發展的環境,讓孩子們在愛中自由成長。
學校的辦學形式向西方學習,小班授課,老師的辦公桌設在教室里。無論是老師的工作氛圍,還是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交流,都特別溫馨和真誠,家長們去了學校感覺很貼心,小孩子也過得非常愉快。
但是一個學期下來,家長們發現問題了。
這樣的學校雖然非常人性化,可是招募到的老師,教育熱情高于專業能力。
因為學校首先找的是有愛有教育理想的人,這樣它的招募范圍就變窄了。再加上這所學校待遇不高,也不像公立學校那樣穩定,對老師的吸引力有限。所以進到這里當老師的人,往往有理想有愛心,專業水平卻參差不齊。
比如我的兒子在海南上小學時,學拼音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問題,可我女兒卻學得糊里糊涂的。
我是那種對孩子盯得不算緊的媽媽,有些家長幾乎全程介入教學,一堂一堂地在學校里聽課,發現老師教學水平不高,在家長會的時候提了出來。
家長們慢慢發現,大家抱著很大期望的私立學校,它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卻又產生了另外一些問題。
當大家發現這里的教學質量沒有我們期望的那么高之后,有能力的家長就自己在家給孩子補課。
每個家長的想法也不一樣,有些家長認為,借助學校這個寬松的環境,家長可以騰出應試的時間,搜集各種資源,親自把握孩子成長需要的各個環節。
可是對于多數家長來說,送孩子到這里來上學,希望他們自由成長的同時,也希望學校提供一套寓教于樂的學習方法。
在這一點上,家長們的想法特別活躍。
比如有個孩子的媽媽,她在外企工作,去北歐出差機會很多。每次出差,她都利用空余時間去北歐的學校聽課,回來告訴我們,中國的教育落后人家100年了。
她說,北歐的小學老師已經在用分組討論的方法教學,上課學生們看自己感興趣的讀物,然后向老師提問題,老師根據孩子各自的興趣點來教學。
我聽了后也特別神往,感覺有點類似于日本兒童讀物《窗邊的小豆豆》里的教學模式。
有一天這所學校的體育老師生病了,剛好讓提倡分組討論的這個媽媽去帶一下課。
她雖然不懂體育,把孩子帶到操場后,她問孩子們希望今天怎么上體育課。孩子們七嘴八舌,這個家長就把孩子按照相近意愿分成幾個組,讓他們各自做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這位媽媽跟我們說,這就是分組教學法。
北歐的孩子上課并沒有固定內容和標準答案,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根據孩子對學習興趣的不同要求分組討論,在獨立思考中學習。
可問題是,越是這樣開放式的教學,對老師的要求就越高。
老師必須有很廣的知識面,靈活的思維方式。而我們應試教育培養的老師,怎么去實現家長們的這些要求呢?這位媽媽跟學校商量,就算你們不能全天都用分組討論的方法,那能不能在部分副課上實驗這樣的教學方式。但顯然家長的想法遠遠超出了學校的能力,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慢慢地,一部分家長就有了碰壁的感覺,感受到了理想和現實的差別。國外的理念在中國的土壤里開出的花兒,不一定就是鮮艷的。
公立學校好比肯德基、麥當勞,它的問題在于過于標準化的程序,但至少基本教學不是問題。
可是如果我們選擇私校,連課內教學都成為問題,那就是連標準程序都沒有達到。
我女兒在這所學校讀完了小學二年級,我們感覺到孩子這樣下去,跟公立小學的孩子基本功相差越來越大了,必須給她轉學。
這時我才感受到,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
不會回到體制內
私立學校的道路沒走通,不過我并沒有受打擊,我覺得女兒在這所學校最大收獲是品格教育,學校在她心里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讓她有了最初的愛的能力,這將使她終生受益。我至今都堅定地認為這比她知識上的進步重要得多。只是做媽媽的都很貪心,要了這個還想要那個。
每一種選擇一定有利弊,但無論哪種利弊都是一種經歷,經歷沒有對錯,經歷也使我和孩子共同成長。
我原本受北京的家長們影響很大,對于西方教育非常認同,誰知道實施起來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而且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選擇了另類學校,孩子就很難回到主流教育模式里邊了。即便是偶爾感慨還不如回到主流教育里去,但這也只是家長在重重壓力之下,想要逃跑到更安全、更熟悉的道路上的一種本能。
我考慮到女兒性格不是特別乖巧的那種,如果去公立學校性格會受壓抑,所以我和老公商量后,希望她去一個既不像公立學校那么功利,又不像之前那所過于理想化的學校,我們選擇了另外一所私立學校。
它的課程和公立學校一樣,很多老師也來自公立,但是整個管理比公立人性化一些。結果沒想到,剛轉去這所學校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女兒每天放學后,一上車就痛哭。
因為她之前在我精心挑選的幼兒園和小學里,老師對孩子特別溫和,而這所學校的老師對孩子要求高,急了也是要批評人的。
我女兒完全接受不了,天天跟我吵鬧:“老師怎么可以這樣對我說話?”
我和老公這才意識到,幸虧給她轉學了,不然她一直生活在一個溫室里,接受不了真實世界沒有特別關照她的情感。
就這樣鬧了一個學期,女兒痛苦,我們家長也承受了很大壓力。終于她慢慢適應了,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態度有差異是正常的,也明白了這個世界不會因她的不喜歡而改變。
她曾經很抱怨的一個英文老師,脾氣比較急,和女兒沖突不少。
一次開家長會,這位老師告訴我們,她因為個人原因即將離開學校,說著說著老師自己就哭了起來。我回家后將這個消息告訴女兒,沒想到女兒第一反應就是抓起電話,打給這位老師,說老師你怎么可以離開?你哪也不能去!最后家長和孩子們硬是把老師留了下來,這也是我感受到私立學校獨特的地方,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情誼特別深刻。
那一刻我也突然發現,孩子的成長遠沒有家長們想象的那樣脆弱。女兒哭鬧了半年,我也沒見她留下什么心理陰影,有什么扭曲。對孩子來說,并不是遇到一點挫折,就會造成很大傷害。
大多數家庭在為孩子選校的時候,都會考慮經濟因素。那種完全不在乎花多少錢的家庭,至少我身邊沒有。在北京讓孩子接受私立或國際學校教育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一定都很好。家長在選擇這條路時已經做好了即使賣房,也要讓孩子在國際化道路上走下去的準備。
經歷過不同學校之后,我有些意識到,中國不同教育模式之間的區別,被人為夸大了。
在我看來,不同學校出來的孩子,并沒有太大區別,而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學校。
擺脫不了的應試教育
我對公立學校并不是沒有了解,2006年我兒子升初中,進了朝陽區的一所重點學校。
這所學校很注重應試教育,我兒子初中這三年,幾乎沒有在夜里零點之前睡覺。
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業,他放學回家后,吃飯、喝水都要匯報一下,因為如果他為這些事情多花了時間,夜里零點之后就又要往后拖一陣,才能完成作業。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連發會兒呆的時間都沒有。那三年我跟兒子的斗爭,就是怎么讓他能在零點之前睡覺。
我覺得兒子實在太累了,曾經到學校跟老師溝通了一次。老師二話不說,隨便叫了身邊幾位學生過來,粗聲問:“你們都是幾點睡覺的?”幾個孩子都說是晚上21點或22點睡覺,讓我無話可說。
后來我又仔細了解了一下,原來這些孩子課間不休息,中午不休息,全部用來做作業,這樣才能夜里早睡一點。實際上孩子們的全部時間都被作業占領了。
這三年我兒子的變化也挺大,他小學畢業的時候,還是一個愛好很廣泛的孩子,我帶他去學書法,他提出來還想學國畫,對生活很有熱情。
初中三年的應試教育下來,我兒子變成了一個整齊的理科男,除了必須完成的事情,他對社會話題、讀書看報之類的,半點興趣也沒有了。對未來毫無想法,跟他說什么他也提不起興趣,失去了好奇心,一切都等著被安排。
我兒子初中這三年,我看著他忙碌,卻觸摸不到他的靈魂。我如果不推動他,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干。這就是題海戰術的訓練,帶給孩子的可能就是個性上的侵蝕吧。
后來我才意識到,這三年家長應該做點什么,讓孩子感受到學習之外的樂趣??墒羌议L即使真想做什么,也插不進手,他所有時間都在寫作業,家長能做什么呢?
我和老公期望孩子去國外接受本科教育,希望他走出去看世界,希望他的人生有更多體驗,希望他的未來有更多選擇。也因此,我兒子初中畢業后,我讓他去讀國際課程。
我的親戚朋友常對我說:你得放手了,問問孩子自己的意見。實際上他每走一步,我也征求他的意見,問題就在于他沒什么想法,你告訴我怎么走就怎么走唄。
我又開始研究北京學校能提供的國際課程,比如IB課程,國際認可度很高,但是它強調綜合能力的培養,對語言要求非常高。A-level課程偏理科,對英語要求反而沒有那么高。
我考慮到兒子英文水平不夠高,并且他偏好理科,給他選了A-level課程。
開始選的是一所私立學校,管理者和老師全是中國人。學校的管理者認為,教學還是中國人行,中國的學校并不容易請到好的外教,還是應該用中國人的方式來學國際課程。
我對這個學校挺認同,可兒子讀了一陣我發現問題了,老師們用中文講授英文課程,兒子的語言問題難以提高。
他以后要去國外讀大學,在這里并沒有解決他的語言問題,而是把矛盾推后了。我兒子這時處在青春叛逆期,不愿意背英文、不愿意考托?;蜓潘?,我們那段時期和他沖突特別大。
所以他在這所私立學校讀了一年之后,我決定給他轉到某所公立高中的國際班,基本全是外教上課。可是沒想到這兩年更讓人痛苦。從全中文環境一下過渡到全英文環境,很多孩子難以適應,上課根本聽不懂。
每個班雖然配一個中國班主任,可是不像公立學校那樣考核嚴格,班主任壓力不大。
這時候我開始懷念兒子初中時,公立學校那種保姆式的教育了。
老師比家長還急,一個班幾十號人,對每個孩子的一點點進步和退步都不漏過。一次我兒子考數學的時候,有道題目不會做,空著沒填交了上去。老師為這點事又讓我去學校,陪著一起挨批評。因為老師認為,即使兒子算不出答案,至少應該把推理過程寫一點,不然太不認真了。每次我去學校,也都能看到別的家長陪著孩子挨批。
公立學校的老師工作量真是超乎想象,我一天到晚被老師追著,覺得節奏太緊迫。可是從老師角度來說,一個人管幾十個人,那得多強的責任心和抗壓能力啊。
到了國際班之后,我感覺兒子一下子擺脫了束縛,但學習壓力并沒有減少。這些不以高考為目標的孩子,一方面要參加高中會考,拿到高考畢業證書;一方面要拼命適應國際課程,爭取被國外大學錄取。
可是他們一下子找不到學習國際課程的方法,很多人成績退步特別大。
一次開家長會時,有位家長當場發飆了,她問道:“我初中那么優秀的孩子,現在為什么變這么差?”
還有一些家長對國際課程完全不了解,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學校不太行,是不是換一個體制就好些。
體制解決不了學習能力的問題,這個體制下不行,換個體制仍然不行。
更何況國際課程還有語言的問題。而語言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科成績。關于這一點,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是估計不足的。
為了讓兒子成績提高,我又急著給他找家教,教他SAT、TOEFL等。一對一的私人家教很貴,兒子還得同時補好幾門課,兒子出去補習一次,一兩千元就沒有了。
走這條路的家庭,經濟壓力越大的,對孩子要求往往越高,家長的情緒也容易失控。
我感覺到空前的壓力,如果跟著中國教育的大部隊走,孩子辛苦,大人相對來說會省心很多,因為這個擔子是學校和家長一起扛。
如果讓孩子繼續在公立學校讀高中,至少這條路會很清晰,現在把孩子從公立體制里拉出來了,如果我們的孩子拿不到國際課程的文憑,又沒有高考成績,是不是把孩子這一生給毀了呢?如果參加高考,起碼有書可讀。你一本考不上可以考二本,二本考不上去三本,再不行就是大專、中專。
可是我們選擇了一條非主流的路,孩子不可能再回去。
而國際課程有著比較高的淘汰率,比如IB課程,它是國外那些學有余力的孩子去考的,對母語是英語的孩子來說都比較難,何況是我們中國人呢?
孩子要想取得國際課程好成績,僅憑國際班的兩年學習很艱難,最后還是得用典型的應試方法去學習國際課程。
走非主流道路,家長需要付出的金錢、精力和心理壓力,這條道路的艱辛,實際上超過了很多家長最初的預料。
那兩年我一直逼兒子,他在最后時刻考了雅思,拿到6.5分的成績,進了多倫多大學。
他是那種典型的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傳統教育給了他理科扎實的基本功,但也讓他失去了對周遭事物的熱情。
雖然最后的結局不錯,考上理想大學,但是我更期望他能通過外面的世界,多看,多體驗,多經歷,更期望這些經歷能激發他內心的熱情,使他的人生多一些色彩。
女兒仍走國際路線
雖然在兒子背水一戰的時候,我特別懷念公立學校保姆式的教育,但輪到給小女兒做選擇時,我還是把她送進了國際學校。
我認為兒子的被動局面,是因為他接觸國際課程比較晚,后來只剩下兩三年的時間快速提高英語,壓力非常大。
我希望女兒比較早接觸全英文環境,這樣她會輕松一些。
我原本打算女兒小學畢業后再去國際學校,一打聽才發現,這幾年國際學校變得特別火爆。
我們不得不提前一年,做出不少努力,才如愿讓孩子上了一所不錯的國際學校。
本來女兒在原來的學校成績不錯,進了這所學校之后發現英語落后了一大截,因為這里的孩子們英文能力都特別強,所以女兒英語得補課。
現在想上國際學校的人數劇增,競爭水漲船高,走這條路的競爭激烈程度比公立學校已經沒啥區別。
現在我女兒進了國際學校的雙語班,還沒有轉到完全的英文班去??雌饋砼畠喝缭高M了一個不錯的學校,但是我現在一刻都不能懈怠。
北京的很多國際學?;蚴菄H班,如果學生在畢業前一年的成績不好,學校會勸學生復讀或是離開。
我曾經也激烈思想斗爭過,是讓孩子在國內混文憑,還是讓她進入看重能力培養的IB課程,答案自然是后者。
我曾經很癡迷于教育論壇,覺得上面的家長都是同道??墒俏掖臅r間長了,發現論壇里邊基本上是報喜不報憂,有些孩子去了國外讀大學,連畢業證也拿不到,可是大家愿意說出來的,都是好的一面。
我現在已經盡量不上教育論壇了,有些競爭我不去參與了,不然大家走在一條跑道上,你看到別人已經跑遠了,自己能沒有壓力嗎?
我越來越感到,孩子們教育方式的競爭,實際上是家長之間的競爭。
這個競爭是個無底洞,沒有標準。我無法給自己劃定一個界限,我也無法做一個超然于世的媽媽。
我只能盡量做到在各種信息到來時不斷調整心態。
雖然我給兩個孩子都選擇了接受西方教育,可是看那些公立學校的學生,也有很多優秀的孩子,他們當中也有人出國讀本科。憑心而論,無論走哪條路,都能達到同樣的目標,家長應該根據自身和孩子客觀條件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其實選擇太多也未見得是好事。北京這么大一個平臺,信息量大,資源多,家長往往又容易陷入選擇焦慮中,生怕自己一個選擇失誤,耽誤了孩子的前途。
我有個朋友,她的孩子比我家大,每一步都走在我前邊。在我最糾結的時候,她告訴我說,無論你選擇哪一條路,無非是選擇了一段經歷,跟到達什么樣的終點沒有必然的關系。關鍵要看你更愿意她經歷怎樣的一段路程。
她的這段話讓我卸下重擔,讓我從選擇的焦慮中走出。
是的,經歷沒有對錯,不同經歷帶來不同成長,更帶來不同風景與領悟。
我常跟孩子們說,我們沒有錢也沒有房子給你們,我們能做的是盡力為你們搭建更大更高的平臺,但是能不能飛,能飛多高,就得看你們自己了。
本文選自《三聯生活周刊》第737期封面故事,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a>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钡鹊谝蝗朔Q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
2025臺州國際化學校有哪些?該如何選擇?面對海量的國際化學校,可能很多家長都有各種各樣的教育困惑:不知從何處掌握各大學校的最新招生信息?想為孩子做規劃卻無從下手?怎樣才能讓孩子成
2025南京國際化學校有哪些?該如何選擇?本次咨詢會匯集多所南京本土國際特色學校,專業規劃導師和招生官1V1咨詢,為孩子找尋夢想的學校助力!
2025上海國際化學校秋招,該如何選擇?面對海量的國際化學校,可能很多家長都有各種各樣的教育困惑:不知從何處掌握各大學校的最新招生信息?想為孩子做規劃卻無從下手?怎樣才能讓
杭州娃哈哈雙語學校 (WBS)成立于2014年,是一所十二年制的民辦學校。是杭州市國際化示范學校。學校形成了一套以國家義務制教育大綱為基礎、強化21世紀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為目標
杭州娃哈哈雙語學校 (Wahaha Bilingual School Hangzhou))成立于2014年,是一所十二年制的純民辦雙語學校。學校致力于培養熱愛中國文化、擁有全球視野、具備博約致遠素養的國際使者。創校近
開放日日期 幼升小開放日 (面向在讀大班學生) 3月11日 4月8日 5月15日 小學部開放日 (面向在讀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 5月6日 初中部開放日 (面向在讀五年級至八年級學生) 5月8日 高中部開
寧波市鎮海赫威斯肯特學校 (初中)是一所經鎮海區教育局審批的全日制民辦學校。學校自2019年開班,依托兩所中美百年老校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寧波赫威思高級中學成功的辦學經驗而創辦